索引号 | 002482285/2022-03982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浙水提〔2022〕23号 | 有 效 性 | ||
省政协科协界别组: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第7号)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现答复如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政协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农田水利条例》《365bet足球赌博_365亚洲体育平台_正规365彩票平台app下载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加强部门协同,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省政府把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提升改造1500座、整治病险山塘450座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
一、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情况
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主要承担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部门主要承担农田水利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利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监管工作。
(一)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保障粮食生产用水。我省共有大中型灌区122处,有效灌溉面积763万亩,粮油产量约占全省的50%,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十三五”我省实施13个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新增粮食产能5835万公斤;综合整治山塘3000余座、圩区149万亩,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灌溉水源条件。2021-2022年,开展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等7个140万亩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总投资12.2亿元。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全省7处大型、42处重点中型灌区和36处一般中型灌区落实了专管机构和专职人员,落实年度维养经费近1.14亿元,有效提升了灌区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农业用水计划管理,2021年全省农业用水63.6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两区”灌溉用水需求。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一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进度与质量并重,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11.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54.1万亩,分别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数113.7%和146.2%。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田189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80.7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推动了粮食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发展,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田水利管护。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省是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4个省市之一,由水利部门会同发改、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实施。改革期间,全省投入资金约9.11亿元,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农田灌溉工程更新升级,到2020年,累计完成改革面积2018万亩,建立完善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管护、用水管理等“四项机制”,创新“八个一”村级改革。同时,到今年6月底,累计提升改造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约3000座,有力促进了村级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在全国率先完成农业水价改革任务,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为我省粮食生产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灌溉用水保障。但是,诚如提案中提到的,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管护和节水有待加强等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
一是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十四五”期间,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富民惠民”的现代化灌区目标,实施“百万亩灌区提升改造工程”,计划改造22处300万亩大中型灌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建立2023-2025年中型灌区项目储备库,积极对接水利部等国家部委,争取将更多灌区纳入国家计划。
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科技服务、生态防护、农田输配电、管护利用等8个方面,依托绿色农田建设、数字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整区推进等示范工程,计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0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30万亩,补建高标农田86万亩,改造提升175万亩。同时,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力争完成27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优先在农业“两区”、大中型灌区和已完成“非粮化”整治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针对性提升高标准农田生产能力、灌溉能力和排涝能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三是开展山塘圩区整治和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十四五”期间,综合整治病险山塘2500座,基本消除山塘安全隐患,有序推进杭嘉湖圩区综合整治100万亩,进一步提高山区和平原河网地区农业农村防洪排涝能力。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结合“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新升级1万座以上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引灌设施。
(二)深化管理改革,促进工程良性长效运行
一是深化大中型灌区管理改革。深化灌区标准化管理创建,在定机构、定人员、定经费、定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三化”改革。
二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八个一”村级改革巩固提升活动为抓手,加强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护水平。积极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区域化集中管护,加快建立物业化、专业化管护等运行维护机制。
三是推进农村水利数字化改革。开展智慧灌区建设,实行用水智能调度和管控,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加快山塘水位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等感知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山塘,实现山塘安全风险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四是加强灌溉供水保障。开展灌区运行管理的监督检查,畅通骨干渠道、末级渠系,指导各地完善灌溉供水方案和计划,制定应急供水预案,切实保障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的灌溉用水。
五是加强指导考核。指导各地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和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县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指导、监管和考核,压紧压实属地责任。
(三)加强节水减排,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督促各地根据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灌区、乡镇村。
二是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在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同时,对标《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按照全省大中型灌区供水计量设施建设方案,开展大中型灌区特别是一般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的计量设施建设,新建计量设施1292处、改造48处、信息化改造1233处,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取水计量,全面完成水利部部署的两年建设任务。进一步核查和补齐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分界点的计量装置,加快更新简易计量设施,提高计量准确度。总结推广海宁上塘河灌区、安吉赋石水库灌区做法,积极申报国家“灌区水效领跑者”,组织开展省级“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促进灌区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强终端农业节水。按照“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原则,结合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优化终端农业用水计量布局,合理细化计量单元,灌溉机埠泵站全面实行计量或“以电折水”,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标准和定额。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用水监测、统计、反馈和预警,督促放水员勤放勤关,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灌溉”转变。以节水量为基本依据,实行农业节水奖励,真正调动和激发放水员、管水员的节水积极性,提高农业节水成效。
四是加快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管灌、喷灌、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水稻薄露灌溉等农艺节水技术推广,有效减少渠系输水环节损失,促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技术优势,以水稻为重点,以节水增产、减排减碳为目标,以绿色、智能、高效为主攻方向,推行田间节水灌溉制度落田落地,研究推广水稻绿色智能高效精准灌溉技术,鼓励研发“操作简便、成本适宜、智能高效”的成套节水技术产品。同时,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培养农业节水习惯。
再次感谢省政协科协界别组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365bet足球赌博_365亚洲体育平台_正规365彩票平台app下载水利厅
2022年7月12日